二十二、 戰勝罪惡

有人誤解羅馬書5:20 所記載的說話,在那裏保羅說:「律法本是外添的、叫過犯顯多。只是罪在那裡顯多,恩典就更顯多。」他們以為信徒可以多犯罪,使神的恩典更顯多,於是 神便得着更多的榮耀。這是歪理。保羅對這類問题的回應是很決斷的:「斷乎不可。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、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」(6:2)。這是一個很嚴重且毅然性的否定。罪惡與人類結了不解的緣,自從始祖亞當開始,一脈相承,便無人可以能靠己力去擺脫罪惡,因為這是一件既乏力又很無奈的掙扎。但神愛世人,祂按所定的日期按祂自己的旨意,藉着祂的愛子耶穌基督,為人類成就了救恩,使信耶穌基督的人可以脫離與亞當的結連,進入與基督的結連. 去戰勝罪惡。這是怎樣的一回事?

          在羅馬書6:2-10 這一段中,保羅便給我們解釋。他强調信徒要學習,要白事理。在這段中,「知/知道」出現凡三次,分別在三、六、九節中:「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,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?…6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,和祂同釘十字架,使罪身滅 絕,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… 9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裡復活,就不再死,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。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表明作者保羅要讀者留意學習,要知道,要明白的有關與基督結連的道理。他舉出水禮作為一個表記,顯示出信徒與主的結連:同死,同復活的事。這結連發生在一個人決定信耶穌的時候。其細節是如何,我們並不知道,(正如透過一脈相承,人類便與亞當結連一樣)。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以水禮作為表記,道出结連中的合一和團結,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0:1-2 就曾這樣說:「弟兄們,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,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,都從海中經過。2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」。這裏的「受洗歸了摩西」並不是指實際的水禮,而是以此作為一個象徵,表達出以色列人與摩西團結一致,倚靠他,以他為代表,為領導。但信徒受洗歸入基督比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,因信徒是受洗歸入基督的死「和祂一同埋葬 」,其用意有三,第一是:「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,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,從死裡復活一樣」。不單如此,第二:「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,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」(6:4-5)。更且,第三:「我們的舊人,和祂同釘十字架,使罪身滅絕,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。因為已死的人,是脫離了罪。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, 就信必與他同活」(6:6-8)。在這方面,神藉着保羅給信徒的憑藉就是:「基督既從死裡復活,就不再死,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。祂死是向罪死了,只有一次。祂活是向神活著 」(6:9-10)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跟着在羅馬書六章十一節中保羅要表達的便是:信徒與基督的結連既是一個事實,心態的調整就是一件需要具備的事: 「這樣,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。向神在基督耶穌裡,卻當看自己是活的」。留意;「當看」這兩個字,在羅馬書中,保羅曾用過凡十九次之多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辭彙。「當看」是一種防備性的神學,在過錯還未發生時去防範未然。這種心態的調整是基於「基督既從死裡復活」(6:9a) 這一事實。這決不是憑空的憶測,也不是一種所謂的「信心跳躍」。「向罪死, 向神活」,是信徒應常预備好的心態操練,因為我們是「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是屬神的子民」(希伯來書2:9a)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以下的兩節(6:12-13)是基督徒面對罪惡的生活實踐:「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,使你 們順從身子的私慾。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。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,將自己獻給神。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」(6:12-13)。在這兩節中有兩個消極性的行為,和兩個積極性的行為,保羅提醒信徒要常鍛練,去戰勝罪惡。兩個消極性的行為是:  (1) 「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,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」; (2)「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」。而兩個積極性的行為則是: (1) 「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,將自己獻給神」, 和 (2):「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」。在這兩節聖經中的主要辭彙是「獻給」。這個行動的操練;將自己和自己的肢體「獻給」的對像是神,不再是慣常的罪。因為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畢竟是蒙召得救的人,保羅的勸語是:「既然蒙召,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」(以弗所書4:1)。